腳下有力,心中有光。 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,湖南日報記者牢記黨的囑托,肩負職責使命,用雙腳丈量大地,用筆墨抒寫時代,親歷并見證了黨和國家事業(yè)發(fā)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0年—— 他們穿梭在湘西的土家苗寨,記錄脫貧攻堅戰(zhàn)的艱辛與偉大; 他們行走于“一江一湖四水”,展現(xiàn)“生態(tài)優(yōu)先、綠色發(fā)展”的大美湖南; 他們逆行戰(zhàn)疫一線,捕捉鏡頭下眾志成城的堅定信心; 他們出征奧運,見證中國力量的自信自強; …… 告別“鉛與火”,跨過“光與電”,擁抱“端與云”,禮贊每一個歷史性成就,致敬每一次歷史性跨越。10年來,湖南日報不斷書寫著新時代的“湖南日記”,標注出黨報砥礪前行的鮮紅底色。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,湖南日報6位一線記者,用生動的故事、樸實的語言、真摯的情感,講述他們眼中的湖湘巨變,致敬奮發(fā)有為新時代,不忘初心再出發(fā)!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王為薇 王銘俊 整理 湖南日報湘西分社記者向莉君—— 我在十八洞村看變化 向莉君。 通訊員 攝 國慶假期后,花垣縣十八洞村的村民們依舊忙碌。 打掃屋子、開發(fā)新菜品,“感黨恩”農(nóng)家樂里,楊超文正為接下來的節(jié)假日做準備。 從外出打工,到回村開辦第一家農(nóng)家樂“幸福人家”、第二家農(nóng)家樂“感黨恩”;從簡單地為游客提供餐飲服務,到開發(fā)特色菜品、打造全竹宴,楊超文把農(nóng)家樂辦出了十八洞特色。 十八洞的村民們,總是在開動腦筋,怎樣讓日子越過越好。 作為“精準扶貧”首倡地,十八洞村是我去得最多、也寫得最多的一個村。每次去,總能欣喜地看到村里的變化。 “要讀書才有用!边@是今年春節(jié),我在十八洞村采訪時,村民楊正邦發(fā)出的感慨。 他家火塘邊的墻壁上,整整齊齊地貼滿了獎狀!皶ū荣、三好學生、學習標兵的獎狀……”楊正邦介紹,這些獎狀的小主人,是他上初中的女兒。 被貧窮羈絆過的十八洞村人,深知知識的可貴。 十八洞小學越辦越好,村里的農(nóng)家書屋成了孩子們最常去的地方。這些年,村里陸續(xù)考取了35名大學生。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種植養(yǎng)殖、苗繡、勞務經(jīng)濟、鄉(xiāng)村旅游等產(chǎn)業(yè),十八洞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長至2021年的20167元,村集體經(jīng)濟收入實現(xiàn)從零到200余萬元的突破。 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施金通坦言:“這些變化,以前想都不敢想!” 我和同事們把這些“想都不敢想”的事,用文字、照片、視頻、新媒體產(chǎn)品呈現(xiàn)在湖南日報全媒體各個平臺上,真實記錄下這個深度貧困的苗鄉(xiāng)蝶變?yōu)樾】凳痉洞逭臍v史印記。 一次次漫步十八洞村,鄉(xiāng)親們的思變、求變、豁達、自信,是我感受最深的。正是秋高氣爽好時節(jié),十八洞村村民們正迎著甜蜜的秋風,走在幸福大道上。 湖南日報經(jīng)濟頻道記者曹嫻—— 金山銀山的“答案”藏在綠水青山之間 曹嫻。 通訊員 攝 洞庭湖煙波浩渺,卻一度被大量歐美黑楊侵占。歐美黑楊作為造紙原材料引進,“隱藏身份”卻是“濕地抽水機”。 由于歐美黑楊加速了濕地陸地化,破壞魚類繁育場,讓候鳥無處安棲,導致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嚴重受損,2017年7月,中央環(huán)保督察組要求清除洞庭湖濕地保護區(qū)核心區(qū)9.05萬畝歐美黑楊。 2019年7月,我乘船進入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,一路上欣喜地看到,曾經(jīng)遍布湖區(qū)的歐美黑楊已經(jīng)難見蹤影,濕地生態(tài)修復卓有成效。 在隨后的深入采訪中,常德市漢壽縣的余青山讓我印象尤為深刻。西洞庭湖自然保護區(qū)12萬多畝歐美黑楊中,余青山種了約一半。 “剛得知要砍楊樹的時候,心里真的很難受!”生在洞庭湖,長在洞庭湖,余青山算清楚生態(tài)賬,帶頭清理掉自家?guī)兹f畝歐美黑楊,形成良好示范效應!斑@是無愧、無怨、無悔的選擇,保護生態(tài)最重要。”余青山言語樸實卻動人。 保護生態(tài)最重要! 在習近平生態(tài)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,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“守護好一江碧水”殷殷囑托,已經(jīng)化作三湘大地的生動實踐,成為湖湘兒女的自覺行動。 這些年,在持續(xù)關注湖南“一江一湖四水”的采訪路上,令我感動的場景不勝枚舉,筆端記錄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變化日新月異。 今年八九月間,我們追尋湘江從源頭到長江的全旅程,行進近千公里,看到曾經(jīng)的重污染區(qū),已經(jīng)蝶變?yōu)榫G色發(fā)展的示范區(qū),“湘水清見底,楚云淡無心”的美景已然重現(xiàn)。 余青山的微信朋友圈經(jīng)常發(fā)湖區(qū)美景,還分享過自己寫的《尋夢洞庭湖》。其中有幾句這樣寫道:“在這金山銀山里找到答案,藍天,白云,地綠,水清。” 是啊,金山銀山的“答案”,不就藏在這綠水青山之間嗎! 湖南日報湘視頻道記者辜鵬博—— 凡人微光 星火成炬 辜鵬博。 通訊員 攝 一聲聲“讓我上”強而有力,一封封請戰(zhàn)書按滿手印,一支支黨員突擊隊迅速集結……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前線,看似普通、平凡的醫(yī)護人員,化身“白衣戰(zhàn)士”逆行出征。 徐芙蓉是湖南省人民醫(yī)院急診三部ICU護士長。2020年,我在湖北黃岡抗疫一線采訪時,與她相識。我們都親切地稱呼她“芙蓉姐”。那時的“芙蓉姐”,總是很忙,忙著給護士們排班,忙著給病人送好吃的,忙著給ICU里的病人加油鼓勁、細心地為病人梳麻花辮。 當時,黃岡是除武漢外疫情最嚴峻的地方。在黃岡的42天里,徐芙蓉和隊員們一起完成了49名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任務,實現(xiàn)了醫(yī)護人員零感染、患者零事故的目標。 2020年,湖南先后派出619名隊員支援黃岡。在黃岡的ICU病房里,我們和619名隊員,一同見過生死,見過離別,見過許多溫暖而美好的瞬間。 在黃岡,我錄制了一段“有些沉默”的短片——接受采訪時,懷化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護士楊晶一直在默默流淚,許久,才哽咽地講出抽泣的原因:“從并肩戰(zhàn)斗的每個戰(zhàn)友身上,我似乎看到了他們背后的家庭,看到了他們的父母和孩子。我還看到了他們的背后,有更多的醫(yī)護工作者在前線浴血奮戰(zhàn)! 在抗疫一線,我和同事在現(xiàn)場用鏡頭和筆記錄的故事,感染著身邊的人們,更激勵著無數(shù)的新聞工作者不斷奮勇向前。 今天,我們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搏斗還在繼續(xù),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在堅守。我想,只要我們攜手同心、不畏險阻、迎難而上、團結奮斗,就一定能贏得這場戰(zhàn)役的勝利。 湖南日報時政頻道記者張斌—— 和你一起見證法治的力量 張斌。 通訊員 攝 作為一名法治記者,15年來,我用筆和鏡頭與法治同行,見證著法治湖南建設闊步向前。 2021年初的一場采訪,成為我職業(yè)生涯“最痛心”的采訪經(jīng)歷之一。 這年1月12日,因多次拒絕為案件打招呼,湖南省高院審監(jiān)一庭副庭長周春梅被人行兇報復,血染法徽,年僅45歲。 她人如其名,有春的溫暖,又有梅的高潔,喚起更多人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道路上不畏艱險、一路前行。 我和同事們寫下系列長篇通訊,講述春梅故事,報道春梅事跡。而我,也有幸站上最高人民法院的宣講臺,向全國四級法院宣講“全國模范法官”周春梅的先進事跡。 在法治湖南建設的征程中,我和同事們見證了無數(shù)個“周春梅”的默默堅守、無私綻放—— 藍山縣原縣委常委、政法委書記黃小兵,從事公安、政法工作31年,鞠躬盡瘁,直至生命最后一刻; 新田縣檢察院原黨組副書記、副檢察長陳運周,20多年矢志不渝,查辦了一批大要案件,彌留之際仍掛念著未結的案件; 省高警局衡陽支隊衡南大隊民警徐斌,生死關頭,把生的機會留給了群眾,自己倒在了事故處理現(xiàn)場…… 還有“全國模范檢察干部”彭慶文、“時代楷!秉S超富、“全國最美基層民警”曾祥富、“全國司法行政系統(tǒng)二級英!毙茉品宓纫淮笈筛杩善闹卮蟮湫,在法治湖南建設中,寫下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注腳。 “科學立法、嚴格執(zhí)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”,10年來,湖南把這4篇文章深情地寫在三湘大地,更寫進了老百姓的心間。 一個現(xiàn)代化的國家,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國家;一個現(xiàn)代化的社會,必定是信仰法治的社會。相信下一個十年,我們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法治湖南。 湖南日報社三湘都市報記者黃京—— 親歷14次大考的背后 黃京。 通訊員 攝 高考是每個人的人生大考。我到今年為止,比一般人多“參加”了14次。 連續(xù)14年,我都在考場外陪伴萬千學子,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的奮斗。 2020年,那個興奮到劈“一字馬”沖出考場的考生羅子欣,便是通過我們的鏡頭和報道,徹底成了“網(wǎng)紅”。 不過,從去年開始,我已經(jīng)找不到誰是最先考完的考生了。因為從這一年開始,湖南開始實施新高考。每位考生選擇的考試科目組合不同,考試結束時間便各不相同,集中散考已成為歷史。 然而,無論考試方式怎么改變,每個歷經(jīng)高考的“奮斗者”,我們都用心用情地記錄。今年高考,衡陽三胞胎男孩趙振興、趙振中、趙振華,以674、664和654的“等差數(shù)列”考分,分別被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。長沙市長郡中學1913班學子肖子涵以627分被北京郵電大學錄取,這個堅強的女孩,從確診患白血病、休學再到復學參加高考并考上大學,用了將近4年的時間。讓我感慨的,不只是這些孩子的天賦,更是他們那份“越努力越幸運”的執(zhí)著和力量。 從“有學上”到“上好學”,從“人口大省”到“教育大省”,我和同事們更見證了湖南教育發(fā)展的非凡10年—— 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省累計消除大班額4.7萬個,是全國消除大班額最多的省份; 為了緩解孩子“入園難”,湖南公辦園建設加速快跑,去年,全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8.62%,超過全國平均水平; 為了讓山區(qū)孩子享受優(yōu)質的義務教育,湖南建設了101所漂亮的“芙蓉學校”,能同時讓14.6萬名孩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學習; 截至2022年9月,全省公辦義務教育在校生占比提高至95.76%…… 我和我的同事們都堅信,未來10年的湖南教育,更加值得期待! 湖南日報文旅體頻道記者蔡矜宜—— “雙奧記者” 十年追光 蔡矜宜。 通訊員 攝 10年風雨,我一直奔跑在體育報道的路上。今年,我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——“雙奧記者”。 我從業(yè)的第一年,幸運地遇上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。 那屆奧運會上,23歲的長沙妹子孫文雁,與隊友斬獲花樣游泳團體銀牌,創(chuàng)造了當時中國花游在奧運賽場的最好成績。 孫文雁回國后,在長沙接受了我的采訪,成為我采訪的第一位奧運選手。我們拍下一張珍貴的合影。初出茅廬的我,榮幸地與她一起登上了湖南日報。 時間來到2021年。這一年,我有幸成為湖南省唯一一名奧組委注冊記者出征東京,現(xiàn)場報道東京奧運會。 更幸運的是,我在現(xiàn)場見證了第三次出征奧運的孫文雁。再次奪得兩枚銀牌后,完美謝幕的孫文雁流下了動情的熱淚。這一幕,不僅讓我,也讓千千萬萬因疫情無法親臨現(xiàn)場的觀眾,感同身受、熱血沸騰。 非凡10年,我與湖南日報共同成長,一起見證;非凡10年,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引下,湖南體育事業(yè)正發(fā)生著巨變—— “長馬”的鳴槍,讓全民進入“跑馬”時代;湖南正式吹響建設“體育強省”的號角;由湖南日報社創(chuàng)辦的“湖南百公里毅行”,為網(wǎng)紅長沙增添了一種值得記“毅”的精神品質。 2022年初,我再次作為湖南省唯一注冊記者奔赴北京冬奧會賽場。媒體深度融合的湖南日報社,組建10余人報道團隊,全方位報道這屆全球矚目的體育盛會。不斷出圈的新媒體產(chǎn)品,證明了南方人對冰雪運動的熱情。 孫文雁告訴我,退役之后,她在擔任教練工作之余,還作為全民健身推廣大使,走進校園、社區(qū),號召廣大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運動。 在“大體育”的全新賽道上,我們期待著下一個10年——更快、更高、更強、更團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