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清明時節(jié),山野間、田頭水邊就會長出一叢叢野生艾草,嫩綠綠的,清香撲鼻。去山野田間采摘艾草的嫩苗,好吃的湖南人就能給你端出一盤色碧如玉的艾草粑粑。 清明時節(jié),踏春、祭祖,別忘了奉上一盤應(yīng)時、應(yīng)景、應(yīng)心的清明小食。 艾葉粑粑 艾葉粑粑又稱蒿子粑粑,是一道傳統(tǒng)的漢族小吃,一般在清明節(jié),寒食節(jié)食用。 艾草,又稱艾葉、艾蒿,性味苦、辛、溫,入脾、肝、腎經(jīng),能散寒除濕,溫經(jīng)止血。用艾草制成艾草粑粑,是民間清明時節(jié)一道傳統(tǒng)小食。這嫩嫩綠綠的團子,入口即聞一股艾葉清香。食之,可祛風(fēng)驅(qū)邪。 艾葉粑粑的做法 食材>>>艾菜半斤,糯米粉半斤,芝麻2兩,花生2兩,白砂糖1湯匙 制作>>> 1 艾葉洗凈后,用清水浸泡24小時,以去除苦味。 2 泡好的艾葉在熱水里焯2分,撈出浸泡在涼水里,繼續(xù)泡1小時。 3 泡好的艾葉擠去水分后,切成碎末。 4 將糯米粉,艾葉碎放在大碗里,加約100毫升水,揉成不粘手,略干的面團。 5 花生和芝麻在炒鍋里炒香,涼后裝入厚塑料袋里,用搟面杖壓成碎末,再加入白砂糖繼續(xù)碾成略碎,裝入小碗,拌勻。 6 摘取少許面團,在手里捏成扁圓形,放入少許花生芝麻餡,然后四邊向中間捏緊,將接口處捏實,做成像湯圓那樣的一個球形。 7 蒸鍋里燒開水后,將制作好的艾粑粑放在玉米葉,或柚子葉上,放入蒸鍋里大火蒸10分,關(guān)火連葉取出,即可食用。 這些圓潤的團子,軟軟的,有一股淡淡的清苦的香味。咬一口,外層的皮兒滑溜溜,十分彈牙黏韌;想香口一點的話,可以放點油下去煎一煎,吃起來香噴噴的,有點爽脆,口感更好。 其他艾草美食 艾草,是一種傳統(tǒng)古老的文化植物。古人認(rèn)為,采艾草懸掛于門首,可以祛病辟邪。對現(xiàn)代人來說,談起艾草,更多的印象卻是與美味相關(guān)。清代美食家袁枚《隨園食單》里就有艾草青團:“搗青草為汁,和粉做粉團,色如碧玉! 艾草湯:艾草洗凈,水燒滾開,放入洗凈艾草。艾草清湯有一股特別的清香,如果放點碎肉,味道更清甜。 艾草煎雞蛋:先把艾草洗凈,用沸水燙一小會,撈起,瀝干水分;把艾草切碎,炒一炒;再把打好的雞蛋液,均勻地倒到碎艾草里,用中小火煎。如果想喝點湯水,還可以把煎雞蛋切成一塊塊,加點清水,大火滾兩三分鐘。這湯汁有艾草的清香,很潤喉呢。 馓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(jié)有吃馓子的食俗!扳套印睘橐挥驼ㄊ称罚愦嗑,古時叫“寒具”,F(xiàn)在流行于漢族地區(qū)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異:北方馓子大方灑脫,以麥面為主料;南方馓子精巧細(xì)致,多以米面為主料。 馓子色澤黃亮,層疊陳列,輕巧美觀,干吃香脆可口。 撒子的制作 1 制作馓子要用上好的面粉,加少許食鹽用水揉成面坯 2 餳面、切條,再搓成條狀,環(huán)繞排滿盆中,上面灑抹一些食用油 3 待面條在盆中回透,彈拉力恰到好處時,將面條繞在手上,用手來回抻開,撐、繃成粗細(xì)均勻一致的馓子條 4 放入油鍋,用筷子輕輕翻動,掌握火候煎熬上色,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黃焦脆的馓子 清明螺 清明時節(jié),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,因這個時節(jié)螺螄還未繁殖,最為豐滿、肥美,故有“清明螺,抵只鵝”之說。 螺螄食法頗多,可與蔥、姜、醬油、料酒、白糖同炒;也可煮熟挑出螺肉,可拌、可醉、可糟、可熗,無不適宜。若食法得當(dāng),真可稱得上“一味螺螄千般趣,美味佳釀均不及”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