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各處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,王夫人正房院內(nèi)設(shè)著天地紙馬香供,大觀園正門上也挑著大明角燈,兩溜兒高照,各處皆有路燈。上下等人,皆打扮得花團錦簇,一夜人聲嘈雜,語笑喧闐,爆竹起火,絡(luò)繹不絕……” 這是《紅樓夢》的第53回,曹公筆下生花,精彩的筆墨下盡是舊時王公過節(jié)的華麗。 春節(jié),作為中國人最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日,歷來也是文人騷客筆下的主題。不管窮人家,還是富人家,豐儉由人,卻都要自己動手,才能品嘗到年的味道。 跟著這些作家,一起細細品味年的滋味、年的氣氛、年的愿景。
老舍:北京的春節(jié)
按照北京的老規(guī)矩,過農(nóng)歷的新年(春節(jié)),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!芭D七臘八,凍死寒鴉!边@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?墒,到了嚴冬,不久便是春天,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。 在臘八那天,人家里,寺觀里,都熬臘八粥。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。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。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,封起來,為過年吃餃子用的。到年底,蒜泡得色如翡翠,而醋也有了些辣味,色味雙美,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。在北京,過年時,家家吃餃子。
梁實秋:北平年景
過年須要在家鄉(xiāng)里才有味道,羈旅凄涼,到了年下只有長吁短嘆的份兒,還能有半點歡樂的心情? 而所謂家,至少要有老小二代,若是上無雙親,下無兒女,只剩下伉儷一對,大眼瞪小眼,相敬如賓,還能制造什么過年的氣氛? 北平遠在天邊,徒縈夢想,童時過年風景,尚可回憶一二。 吃是過年的主要節(jié)目。年菜是標準化了的,家家一律。人口旺的人家要進全豬,連下水帶豬頭,分別處理下咽。 一鍋燉肉,加上蘑菇是一碗,加上粉絲又是一碗,加上山藥又是一碗,大盆的芥末墩兒,魚凍兒,肉皮辣醬,成缸的大腌白菜,芥菜疙瘩——管夠,初一不動刀,初五以前不開市,年菜非囤集不可,結(jié)果是年菜等于剩菜,吃倒了胃口而后已。
劉紹棠:本命年的回想
春雨驚春清谷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,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村風鄉(xiāng)俗中,四時二十四節(jié)色彩繽紛,而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(xiāng)土風味的,卻是二十四節(jié)之外的春節(jié)。 村南村北、村東村西,一片殺豬宰羊的哀鳴。站雞籠子里,喂養(yǎng)了一個月的肥雞,就要被開刀問斬。 家家都忙著蒸饅頭和年糕,窮門小戶也要蒸出幾天的豆餡團子。天井的缸蓋和篩子上凍豆腐,窗沿上凍柿子,還要漬酸菜。 婦女們忙得腳丫子朝天,男人們卻蹲籬笆根曬太陽,說閑話兒。 臘月三十的除夕之夜,歡樂而又莊嚴。闔家團聚包餃子,誰吃到包著制錢的餃子最有福,一年走紅運。 院子里鋪著芝麻秸兒,小丫頭兒不許出屋,小小子兒雖然允許走動,卻不能在外邊大小便,免得沖撞了神明。 不管多么困乏,也不許睡覺,大人給孩子們說笑話,猜謎語,講故事,這叫守歲。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,梆聲才能鍋里下餃子,院子里放鞭炮,門框上貼對聯(lián),小孩子們在餃子上鍋之前,紛紛給老人們磕辭歲頭,老人要賞壓歲錢,男孩子可以外出,踩著芝麻秸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戶,壓歲錢裝滿了荷包。 天麻麻亮,左鄰右舍拜年的人已經(jīng)敲門。開門相見七嘴八舌地嚷嚷著:“恭喜,恭喜!”“同喜,同喜!” 我平時串百家門,正月初—要給百家拜年。 出左鄰入右舍,走東家串西家,村南村北各門各戶拜了個遍,這時我才覺得得到了公認,我又長了一歲。
莫言:過去的年
退回去幾十年,在我們鄉(xiāng)下,是不把陽歷年當年的。 那時,在我們的心目中,只有春節(jié)才是年。 這一是與物質(zhì)生活的貧困有關(guān)——因為多一個節(jié)日就多一次奢侈的機會,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觀念問題。 我小的時候特別盼望過年,往往是一過了臘月涯,就開始掰著指頭數(shù)日子,好像春節(jié)是一個遙遠的、很難到達的目的地。 對于我們這種焦急的心態(tài),大人們總是發(fā)出深沉的感嘆,好像他們不但不喜歡過年,而且還懼怕過年。 他們的態(tài)度令當時的我感到失望和困惑,現(xiàn)在我完全能夠理解了。我想我的長輩們之所以對過年感慨良多,一是因為過年意味著一筆開支,而拮據(jù)的生活預算里往往沒有這筆開支,二是飛速流逝的時間對他們構(gòu)成的巨大壓力。 小孩子可以興奮地說:過了年,我又長大了一歲;而老人們則嘆息:嗨,又老了一歲。 過年意味著小孩子正在向自己生命過程中的輝煌時期進步,而對于大人,則意味著正向衰朽的殘年滑落。 現(xiàn)在,如果愿意,餃子可以天天吃,沒有了吃的吸引,過年的興趣就去了大半,人到中年,更感到時光的難留,每過一次年,就好像敲響了一次警鐘。 沒有美食的誘惑、沒有神秘的氣氛、沒有純潔的童心,就沒有過年的樂趣,但這年還是得過下去,為了孩子。 我們所懷念的那種過年,現(xiàn)在的孩子不感興趣,他們自有他們的歡樂的年。(來源:新華日報;編輯:解軼鵬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