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奴嬌·鳥兒問答 文/毛澤東
詩詞賞析: 這首詩是毛澤東暮年所作的一首很有藝術特色的詞,它通過鯤鵬與蓬間雀的對話,形成了一種寓言結(jié)構。毛澤東在詩中沒有進行直接的自我抒情,而是塑造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鳥類形象,以象征的藝術手法為我們展示了鯤鵬的博大、高遠、無畏以及蓬間雀的萎瑣、渺小、卑怯。根據(jù)當時的國際背景,蓬間雀就是指前蘇聯(lián)修正主義領導人赫魯曉夫,而鯤鵬當然象征了以毛澤東為領導的中國共產(chǎn)黨及中國人民。因此,顯而易見,這首詞是一首政治寓言詞。 [2] [3]
全詞上闋,就直接切入鯤鵬展翅九萬里,上下扶搖翻飛的偉岸情狀,化用《莊子·逍遙游》中所描繪的鯤鵬形象,在此古為今用,另有所指,堪稱諳熟古典,而又食而化之的典范。接著詩人借鯤鵬的目光背負著浩瀚的青天往下看,到處是大城連小城的塵世。詩人仿佛這時已變成了那高瞻遠矚的鯤鵬,大氣磅礴、吐納風云,大有“四海翻騰云水怒,五洲震蕩風雷激”之勢。不僅有此氣勢,而且的確世界革命的風云正在漫卷全球,到處是“炮火連天,彈痕遍地”。世界在當時正處于大動蕩、大分化、大改組之中,從1963年到1965年,毛澤東前后共發(fā)表了六個支持世界革命人民正義斗爭的聲明。就在這世界人民在爭解放、爭自由的硝煙彌漫的斗爭中,鯤鵬漫卷長空,背負青天,壯志沉穩(wěn);而蓬間雀呢?卻嚇得要命,連喊著怎么得了呀,急于驚惶逃跑,一副慘相。 [2] [3]
下闋開始一句承接蓬間雀的情況,詩人試問:這雀兒究竟要去哪里?然后就展開了鯤鵬與蓬間雀的對話,整個下半闋以問答形式貫穿始終。先是雀兒答道:要去蓬萊仙境。詩人在此以譏諷調(diào)侃的語氣暗示人間哪有這樣的幻景。雀兒繼續(xù)恬不知恥地說,你不知道嗎?去年秋天明月當空,我們還訂了三家條約。這三家條約指1963年7月至8月蘇聯(lián)與美、英兩國在莫斯科簽訂了《禁止在大氣層、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試驗條約》。這個條約的實質(zhì),已被詩人毛澤東看空,它本質(zhì)上想剝奪其他國家為抗拒少數(shù)核大國的核訛詐而進行核試驗的權力,并進而維護幾個核大國的核壟斷地位。 [2] [3]
|